时间:2025-02-15 17:25
一、劳动仲裁在发生纠纷后多久能去申请仲裁机构
关于劳动仲裁请求的诉讼时效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通常为一年时间。通常情况下,自当事人实际了解或者理应知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那一刻开始计算。然而,若在劳动关系持续期间内的劳资纠纷中,涉及到拖延支付工资等事宜引发争端,那么劳动者便可申诉自己的权益,而无需受制于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限;然而,如若劳动关系已经结束,那么申诉人就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算起的一年之内提出仲裁请求。
二、劳动仲裁申请时效具体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申请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这一年的时效存在中断和中止的情形。时效中断是指在时效进行期间,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导致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例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拖欠工资,时效就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一年。
时效中止是指在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比如,因自然灾害导致劳动者无法在时效内申请仲裁,待灾害结束,时效继续计算剩余时间。
三、劳动仲裁申请时效有哪些特殊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申请时效一般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存在特殊规定:
一是仲裁时效中断。若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比如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向用人单位讨要工资;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像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又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时效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二是仲裁时效中止。因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使当事人不能在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此外,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上一篇:降工资可以劳动仲裁吗
下一篇:社会保险法有追诉时效吗
注册/登录获取更多内容
专业
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
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
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